彩叶苗木上肥是以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成长活动而对营养营养的需求为基础,据此进行营养调理,从而满足其成长发育需求,尽可能地提高彩叶苗木的成长质量。上肥应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彩叶苗木特性,在各个成长时期对肥力的需求,将各种营养元素科学搭配、合理施用。
1、依据彩叶苗木品种合理上肥
彩叶苗木成长需求的肥料与其种性及成长习性有关。例如紫叶合欢、金叶复叶楲、银白楲、秋焰楲、金叶水杉、金叶构树等苗木成长敏捷、成长量大,比蓝冰柏、小叶黄杨、金叶栾等慢生耐瘠苗木需肥量要大,因而应依据不同的苗木品种调整上肥用量。
2、依据不同成长发育阶段合理上肥
彩叶苗木不同成长发育阶段有着相应的需肥特色,跟着成长旺盛期的到来需肥量逐步添加,成长旺盛期曾经或今后需肥量相对较少,在休眠期乃至不需求上肥;营养成长阶段对氮素的需求量大,而生殖成长阶段则以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为主。依据苗木物候期差异,上肥计划上有萌发肥、抽枝肥、花前肥、幼果发育期上肥以及花后肥等。如施萌发肥一般适量追施氮、钾肥,以保证芽壮、芽多、多发壮枝;花前肥要以磷肥为主结合钾肥施用;幼果发育期上肥以速效追肥为主,配比上以氮肥为主兼施适量磷、钾肥等。
3、依据彩叶苗木用处合理上肥
彩叶苗木的观赏特性以及园林用处影响其上肥计划。一般说来,观叶、观形树种需求较多的氮肥,而观花、观果树种对磷、钾肥的需求量大。
4、依据土壤条件合理上肥
土壤厚度、土壤水分与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凹凸以及土壤结构等均对彩叶苗木的上肥效果有很大影响。例如,土壤水分含量、土壤酸碱度与肥效直接相关,在土壤水分缺少时上肥,可能因肥分浓度过高,苗木不能吸收使用而遭毒害;水、雨多时营养简单被淋洗流失,降低肥料使用率;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这些都是上肥时需细心考虑的问题。
5、依据气候条件合理上肥
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上肥的主要气候因子。例如低温,一方面减慢了土壤营养的转化,一方面又削弱了彩叶苗木对营养的吸收功能。试验标明,在各种元素中磷是受低温抑制最大的元素;干旱常导致缺硼、钾及磷;多雨则简单促发缺镁。
6、依据营养确诊合理上肥
依据营养确诊结果进行上肥,能使彩叶苗木的上肥到达合理化、指标化和规范化,做到彩叶苗木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目前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尽管受到限制,但仍须大力提倡营养确诊。
7、依据营养性质合理上肥
营养性质不同,不光影响上肥的时期、方法、上肥量,而且还关系到土壤的理化性状。一些易流失蒸发的速效性肥料,如尿素、过磷酸钙等,宜在彩叶苗木需肥期稍前施入;而迟效性的有机肥料,需腐烂分化后才能被彩叶苗木吸收使用,故应提前施人。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即使浅施也能渗透到根系散布层内供彩叶苗木吸收使用;而磷、钾肥移动性差故需深施,磷肥宜施在根系散布层内才有利于根系吸收。化肥类肥料的用量应遵循宜淡不宜浓的准则,否则简单烧伤彩叶苗木根系。因而生产中应将有机与无机、速效性与缓效性、酸性与碱性、很多元素与微量元素等肥料结合施用。